首 页 新闻资讯 政策法规 科技推广 安全监理 教育培训 农机维修 农机服务 农机机构  
 
  您的位置>>首页>>综合信息>>综合要闻
请选择字号【 】 
 
决不让主产区抓粮吃亏
2022-3-9

  全国春季农业生产暨加强冬小麦田间管理工作会议2月13日在山东省德州市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出重要批示强调,确保全年粮食产量继续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确保粮食安全。

粮稳天下安。受去年北方一些地区异常秋汛的影响,河北、山东、河南等省冬小麦种植出现延期的现象,不利于今年粮食开局。与此同时,化肥、农药等粮食生产成本居高不下,病虫害肆虐,国际市场价格不稳定等因素,也让今年的粮食生产面临风险挑战。

粮食生产事关大局,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确保今年粮食收成,特别需要切实维护农民利益,决不让主产区“重农抓粮”吃亏。

给予真金白银的支持,是不让主产区抓粮吃亏的重要保障举措。在财政转移支付方面,我们要对主产区重点倾斜,探索建立长效投入机制。许多粮食大县财政薄弱,要加大对主产区财政奖补力度,打消其“弃粮从工”的念头,让抓起粮来“心里不慌”。

image.png

家庭农场工人在为小麦追施“返青肥”房德华摄

不让主产区抓粮吃亏,在发放种粮补贴、保障粮食收购和稳定农资价格上也要发力。种粮补贴应向实际种粮者、种粮大户倾斜,更好发挥示范推广作用,有效推动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要协同协作抓好农资供应和市场监管,加强田间管理,全力确保夏粮丰收。要继续抓好保供稳价,采取有力措施支持化肥生产,把价格降下来。完善与农资价格上涨挂钩的补贴动态调整机制,发挥降低种粮成本作用,适当提高稻谷、小麦最低收购价,提升收储调控能力,保护农民积极性,让农民有信心种好粮。

不让主产区抓粮吃亏,还要巩固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确保良田种好粮。要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加强耕地保护和质量建设。各地要采取“长牙齿”的硬措施,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探索建立监测、预警、处置和反馈机制,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和防止耕地“非粮化”。把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打造符合种粮农民需求的高标准农田,坚决不打折扣、不藏“猫腻”。此外,各地还要大力推进种源等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提升农机装备研发应用水平,给现代农业插上科技的“翅膀”。同时,稳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完善粮食产业链上多下功夫。要顺应现代农业发展趋势,深入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大力发展县域富民产业,着力提升粮食附加值和粮食产业化水平,促进种粮农民增收和粮食企业增效。

创新要素保障政策,也是不让主产区抓粮吃亏的体现。多从种粮农民角度考虑问题,听取他们对金融品种的实际需求,创新金融扶持政策,进一步缓解贷款难贷款贵。要施策规避自然风险这个“拦路虎”,在设计农业保险品种上开动脑筋,推出农民需求的保险品种,既满足小农户的共性需求,也满足种粮大户、家庭农场主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个性需求。在仓储、烘干等涉农设施用地方面,要广开渠道问需于民、问计于民,真正提升农民种粮积极性。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包括主产区在内的粮食产区都要逐级压实责任,抢抓农时、稳扎稳打,沉着应对粮食生产面临的风险挑战,牢牢把住粮食安全主动权,制定决策前多往田里走走,多听听基层意见,把党中央扶持粮食生产的政策措施落到实处。

作者/出处:半月谈网 作者:姜刚/金剑 阅读次数 [2335]

上一篇  下一篇   
栏目最新内容 | NEW
 农业农村部召开全国现场会 部署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重点工作 
 韩俊在甘肃调研时强调 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培育壮大乡村特色产业 
 农机合作社助力秋收跑出“加速度” 
 [ 媒体聚焦] 防灾减损,农机打头阵显身手 
 全国秋粮收购超1亿吨 进展总体顺利
 吉林省持续推动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
 2025年农业综合行政执法技能竞赛全国总决赛在广西举办
 中央农办、农业农村部召开“三农”政策通气会强调 不折不扣落实党中央政策要求 坚决守牢农村土地管理底线红线
 农业农村部党组召开理论学习中心组(扩大)学习会强调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 不断开创乡村全面振兴、农业强国建设新局面
栏目热门信息 | HOT
松原市启动“数字农业”项目  [50831]
吉林省农机推广工作会议在长春召开 [45173]
吉林省召开玉米、大豆机械化收获研讨会 [45062]
吉林省举办玉米收获机械田间生产考核及检测培训班 [45012]
省农委纪检专员到我站检查督导先进性教育活动 [44837]
吉林省农委副主任陈巳深入联系点参加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 [43637]
吉林在发展县域经济中应选择食品工业   [43266]
吉林省农委举行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专题报告会 [43095]
吉林省农委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学习动员阶段总结暨转段动员会召开 [42951]
抽样调查显示:九成乡镇农技人员转向农资经营创收 [424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