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新闻资讯 政策法规 科技推广 安全监理 教育培训 农机维修 农机服务 农机机构  
 
  您的位置>>首页>>综合信息>>综合要闻
请选择字号【 】 
 
“内外”合力促进家庭农场高质量发展
2021-6-23

   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抓好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两类经营主体,鼓励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实施家庭农场培育计划,把农业规模经营户培育成有活力的家庭农场,凸显了家庭农场在现代农业经营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确保家庭农场适度规模经营。适度规模经营是家庭农场高质量发展的前提,没有一定的规模很难产生较高的效益,也就谈不上高质量发展。确保家庭农场适度规模经营,要进一步深化三权分置改革,在充分尊重农民意愿的基础上,放活土地经营权,推动农地向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集中连片流转,为家庭农场的适度规模经营创造条件。同时各地应根据资源禀赋、发展水平等因地制宜,指导家庭农场优化资源配置。并且要以效益作为判断经营规模适度的标准,看效益是否达到最佳程度,即看经营规模是否有利于农业生产稳定发展,是否有利于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土地产出率和资源利用率,是否有利于提高家庭农场收入。

  加强家庭农场规范化管理。家庭农场的高质量发展一定程度上取决于规范化管理水平,要引导家庭农场借鉴现代企业管理的经验,建章立制,加强制度建设和基础性管理工作。要规范家庭农场的生产销售、财务收支、业务培训等记录,促使家庭农场的生产、财务、营销等管理走上规范化的轨道,健全内控机制,防范经营风险。要健全家庭农场法律法规,从法律层面明确家庭农场的市场主体地位,使其在注册登记、征缴赋税、土地流转、政策扶持、融资担保等方面有法可依,合法权益和规范管理得到有效的法律支持和保障。要完善外部监督机制,工商部门出台相关的规章制度加强对家庭农场的管理和服务,税务部门对家庭农场的原始凭证和增值税发票进行规范化管理,杜绝偷税漏税等情形的出现,财政部门对家庭农场的会计核算进行督导检查,定期或不定期对其财务状况开展审计。

  保证家庭农场产品质量。随着消费者对高品质农产品需求的日益增长,确保农产品质量成为家庭农场高质量发展的当务之急。要强化对种子、农药等投入品的管理,推广肥水高效利用,适宜机械化轻简化栽培的绿色优质品种,实现种子质量全程可追溯,开展化肥、农药减量增效工作。要建立完善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引导家庭农场积极开展标准化生产,建立完善的生产档案,主动参与农产品质量安全溯源。要增强农产品品牌意识,把高质量的产品和个性化的品牌结合起来,做大做强自主品牌。

  拓宽家庭农场融资渠道。融资难是困扰和制约家庭农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因素,必须积极开展金融创新,进一步拓宽融资渠道,为家庭农场打造良好的融资环境。建议出台有利于家庭农场高质量发展的融资政策,鼓励金融机构开发专门为家庭农场服务的信贷产品,简化贷款审批程序,明确贷款额度,提供优惠利率,做好抵押物的资产认证工作,加快农业信贷担保创新,为家庭农场开发出更有针对性的担保品,为家庭农场的高质量发展注入必要的资金。同时,规范民间金融的交易形式、内容和有关程序,降低金融风险,减少违约现象的产生,保障民间借贷双方的合法权益,使民间借贷在家庭农场融资方面发挥重要的补充作用。并且鼓励有条件的家庭农场通过动产抵押、商标权质押、股权出让、债权转让等拓展融资渠道,金融机构积极探索并尝试宅基地抵押、订单抵押、合同抵押、农机具抵押等新的抵押贷款形式,对符合条件的家庭农场做到应贷尽贷。

作者/出处:农民日报 刘宇杰 阅读次数 [2491]

上一篇  下一篇   
栏目最新内容 | NEW
 刘国中强调 持续深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 以钉钉子精神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全国冬小麦播种过九成 
 服务国家战略 推动行业发展 ——2025中国丘陵山区农机装备暨甘蔗机械化博览会回眸 
 高起点上再跃升 
 全省党委农办系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重要论述培训班在长春举办 
 多作物智能化联合收获技术研讨交流会举行 
 增肥黑土地 筑牢大粮仓——吉林加强黑土地保护一线观察 
 综合利用,盐碱地变丰产田 
 持续推动农机社会化服务提质增效 ——访中国农业机械化协会副会长胡乐鸣
栏目热门信息 | HOT
松原市启动“数字农业”项目  [50971]
吉林省农机推广工作会议在长春召开 [45335]
吉林省召开玉米、大豆机械化收获研讨会 [45192]
吉林省举办玉米收获机械田间生产考核及检测培训班 [45167]
省农委纪检专员到我站检查督导先进性教育活动 [44976]
吉林省农委副主任陈巳深入联系点参加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 [43789]
吉林在发展县域经济中应选择食品工业   [43395]
吉林省农委举行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专题报告会 [43221]
吉林省农委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学习动员阶段总结暨转段动员会召开 [43062]
抽样调查显示:九成乡镇农技人员转向农资经营创收 [42578]